昨天看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原意是不因外物美好而喜悦,也不因自己失意落魄而悲傷。
讓我想到做藝術、做演員,正好相反!我們就是訓練自己的感官一直放大,敏感而敏銳,看到美好非常喜悅、心思細膩悲天憫人,所以,其實我們一堆 emo 仔。自己夠 emo,創作的東西能讓一般感知程度的人在偶爾 emo 時,有東西可以慰藉。
昨天看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原意是不因外物美好而喜悦,也不因自己失意落魄而悲傷。
讓我想到做藝術、做演員,正好相反!我們就是訓練自己的感官一直放大,敏感而敏銳,看到美好非常喜悅、心思細膩悲天憫人,所以,其實我們一堆 emo 仔。自己夠 emo,創作的東西能讓一般感知程度的人在偶爾 emo 時,有東西可以慰藉。
我不用臉書已經七個月了。現在臉書帳號只用來管理個人粉專,以及看一些想看的粉專和社團資訊。現在的帳號朋友數甚至才14個,但也沒差因為沒在用了。
當一個帳號沒什麼朋友時,臉書塗鴉牆畫面看起來如何?
即使,這份戀情今晚會從世上消失
故事設定和 亞當山德勒 的經典電影《我的失憶女友》如出一轍,但是整體都是日系的語彙。女主角每天記憶都會重置,忘記昨天發生過的事,當然也會忘記自己的戀人。《失憶女友》是十足的好萊塢喜劇,《即使》則是十足的日式純愛電影。唯美、感人,都有做到。劇情相當虐心,我掉淚了兩三次,給予好評。
新的鋼彈作品,共兩季。帶來不少的話題,可能也是首度(?)主角是兩位女性,然後最終大魔王竟是主角機(!),這些可能都是本作與過往作品的不同之處。故事從校園開始,一開始充斥著可愛的校園社團風格,但第一季中間一轉,轉回過往鋼彈世界的種族、政治等議題,讓不少觀眾不太習慣,外加衝擊性的第一季結尾,製造了不少話題。
第二季開始有拉回青少年之間的友誼矛盾、理念與現實的拉扯,我蠻喜歡第二季裡面富二代的覺醒這條故事線,頗有動漫一貫成長線條。
上映前我就非常期待,雖然我沒有看漫畫,但知其精彩。一開始漫畫家說要畫爵士樂的漫畫,出版社不解說漫畫沒有聲音,你要如何表現音樂的精彩?結果漫畫家竟然用充滿魄力的線條表現方式,讓觀眾感受音樂的震撼力。因此,像這樣的漫畫,已經有動人的故事時,那麼我們勢必要讓傑出的音樂家入駐,真正的讓音樂加入,讓這個故事成為有血有肉的傑作!
現在很多電影公司的宣傳,文字都很聳動,每部新片都號稱系列最佳,譬如說最佳英雄片!最佳音樂電影!最佳真人電影!最佳動畫電影!等等。實際上只是「最新」,是否「最佳」還不知道。但說到《閃電俠》,那所有的好評都是真的。說是DC電影近年最佳,也是合理的。
《變形金剛》在 2007 年推出第一部電影時大獲好評,主要是當時的電腦動畫效果相當成熟了,車子變成機器人不再像過去變形金剛動畫裡那麼「簡單」,是以所有零件拆組之後複雜的旋轉重組般變形。那「坑哐鏘咻」的金屬碰撞加電磁頻率的聲音,讓人興奮不已,科幻感十足,麥可貝的爆破、重擊、大場面,宅男配美女外加軍武的元素也非常不敗。
同時小時候看變形金剛卡通的小男孩,到2007年也都是至少青少年和大學生、成人了,玩具的設計也變得更加複雜,締造了電影帶貨的超成功效應。那系列的玩具真的都是「大人的玩具」,不看說明書幾乎不知道怎麼變形,讓這個歷史悠久的玩具生產線走出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