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Jet495.jpeg

這個故事做成動畫是絕佳的。古老的傳奇故事,若是拍成真人,可能會失真或是特效過於誇張,但是以動畫來講,恰恰好可以實現那些想像與獨到的呈現方式。

 

故事的背景是室町時代早期(1336-1573),,第三任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目標是統一南北朝(由北朝統一),而有戰爭自然就有亡魂,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老百姓,又有誰記得他們的故事呢?兩位受到詛咒的小孩相遇了,他們一位是琵琶樂師,一位是畸形的舞蹈天才,他們意外的發現自己能聽見亡靈的耳語,於是他們將那些失去的故事共同變成了震撼人心的演出,每一次演出,就有亡靈能安然升天、自身的詛咒也得以化解。

 

我在完全不知道任何資訊下看這電影,電影開始後便感覺到:欸?這可算是音樂劇呀!(我的本行),雖然不完全是角色以歌舞方式演出劇情,但以歌曲講出亡靈的故事,算是音樂故事的範疇。一開始的音樂都是傳統樂器的曲風,然而為了表現出 犬王 和 友有 的超脫時代的創新感,竟然使用了老美感覺的搖滾樂,犬王 的舞蹈也像融入麥可傑克森的幾個經典動作,看完電影去查資料才看到他們有參考了 皇后合唱團 的風格,難怪。友有 彈琵琶的誇張動作,完全是搖滾樂吉他手solo的動作,古今合一在動畫裡面我覺得非常酷。

那幾段 犬王 的表演,也充分融合舞台劇的元素,例如舞台機關、服裝道具等,這樣的呈現在故事中,第一段斷手的故事是用各種機關;第二段「鯨」還加上了光影的呈現,這些都很舞台。自然跟王室在欣賞的「高級」室內樂、舞蹈截然不同,這裡頗有一種 古典音樂/舞蹈 vs 流行樂/舞 的感覺,王室的娛樂與庶民的娛樂互別苗頭的感覺。

之後 犬王 被邀請去將軍的場子表演,一開始有點教堂聖歌和聲樂感,犬王 也跳著優雅的有如 芭蕾混現代舞 的動作,然後他們感覺那樣是不夠的,下一段曲風一轉,有濃厚的百老匯感覺,特別是他們在一格一格的空間裡表演,非常像好幾部經典的音樂劇舞台,犬王的動作也更像街舞了。

最後,犬王 要摘下面具,露出詛咒被解除的「正常」「俊美」的臉孔,讓觀眾不禁期待會是怎樣的臉孔,結果竟然意外的非常像 美國 的現代舞或是默劇演員那般,白皙的臉和濃厚的眼妝與口紅,像個小丑似的。這裡可視為將其跳脫出日本傳統的風格的呈現吧。

 

京都猿樂劇團比叡座家領班的詛咒面具很像 金凱瑞 的經典電影《摩登大聖》的面具,這種跟魔鬼交換的故事頗常見的,但真正醜惡的,還是人心的慾望,追求藝術的路上走偏了路,化身成為殺人無數的邪魔,而被詛咒的孩子,則畢生為了藝術而奉獻。也是故事中能讓人玩味的對照。

 

這樣的故事勢必是要有些遺憾的。就好像 秦始皇 統一中國之後焚書坑儒為了統一所有的資訊,幕府將軍也下令只有王室認可的平家故事才能被講述,其他的故事都將被禁止,犬王 為了保 友有 的命,成為了皇家的舞蹈者,而不願屈服的音樂家 友有,冤死於橋下。他們創作的故事,一首都沒有流傳下來。犬王 也只有名字被記載,友有 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畫面回到了現代,我很喜歡電影呈現 友魚/友一/友有 視角的方式,是模糊的塗鴉,很像 夜魔俠,他雖然雙目失明,但依然有聲響和畫面,也能見到具象化的亡靈,此時他睜開雙眼,是 犬王 找到了他。原來 犬王 並不是獲得將軍認可之後就忘記過去的夥伴,他死後依然抱憾成為亡靈,六百年都在找尋故友,而他終於找到了,兩個人像是孩時初識時那般快樂,再次一起歌舞。可以想見,他們也終於可以了結心願,成佛升天吧。

 

這個故事的處理豐富,音樂劇的呈現熱鬧令人驚喜連連,然而細品其中的故事,才會嚐到一份真摯的友情。一份超越外表,以心與心相交,共同燃燒自己喜愛的藝術的愛。搞藝術的人向來都被視為瘋子和傻子,然而那樣的人生,才得以無憾。

arrow
arrow

    WM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