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推薦跟你的同學相約去看,尤其是我們文化的同學,劇中的角色設定是文化畢業的吶~
同學會的舉辦,常常需要一個特別雞婆的人,因為離開學校之後每個人的行程都不同,要兜在一起實在很不容易,今年我雞婆地把大學同學約出來,結果出來的大多都是未婚的(笑),已婚的、當爸媽的大多得顧家庭了。然而就如劇中所說,參加同學會就像進行「話療」,可以瞬間回春,讓人講出在其他場合未能講出的真實感受,因為總是同學嘛,什麼不好講?
五六七年級生一定能從這戲中感受到很多自己的人生,本劇提及的一些時代物品以及流行的變遷毫不刻意,很自然的融在角色發展當中,令人會心一笑。
每每看著投影上的時光影片,便想著:究竟是哪個事件定義了那一年?是政治(政黨成立/首次民選)、天災(颱風/地震)、亦或是流行(演藝圈/飲食風潮)?
在當下覺得只是個新聞事件的事情,回頭看或許是那一年的人們最有感的事,不是那年代的人則不會理解那個情緒與氣味,都是人生、都是人生。
所以當「愛的代價」傳出,誰不紅了眼眶,誰不嘆息著歲月流逝,誰又不感動於相知相惜……
(演員可千萬別把愛的代價當成浪漫情歌去唱啊,搖頭晃腦的不喜歡,愛的代價字字句句都是時光的重量)
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以後……的人生樣貌,讓演員們在舞台上給呈現了出來,可愛可恨都是人生,悲歡聚散外,大堆頭戲的節奏與畫面安排更讓戲劇後輩我像是上了一課,很好的戲,很值得一演再演,這戲 2015 年首演後,到今年已經是 2020 年,當中的時事也更新到了今年,回應我前文所說,未來,我們會如何紀錄 2020 呢?
還是,先好好珍惜同學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