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身為哈日族的我
看了兩部大呼過癮的"系列"劇作
一是莎妹的<SMAP X SMAP>
二是新點子劇展:<一代粉絲:JAPAN>中的四部戲
加起來共五部作品
除了<一代粉絲>是因為策展人給的核心創作概念出發而創作出四部與日本文化中的不同領域藝術家與作品呼應或對話的戲之外
他與<SMAP X SMAP>出現在同一年
可以說是巧合,而我也認為某程度上不算是巧合
我出生在民國74年
到國中的時候讀台灣歷史讀到戒嚴時期
都還只是把它當作就是課本上的文字閱讀而已
並沒有"感覺",因為沒有體驗過
直到長大後想起來,台灣解嚴在1987年
那時我竟然已經2歲了,原來我是戒嚴時期出生的小孩
我出生的時候,我的爸媽還沒有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
並且還有黨禁報禁海禁出口旅遊的限制
也不可能讓我們像現在寫辛普森一樣把台灣時事和政治人物都婊一遍
而我開始有記憶之後的90年代,
大概就是所有的創作和電視文化與外來文化大量充斥的時期
我現在回去讀台灣的劇場史得知台灣的小劇場從那時如雨後春筍
藝術家關注各樣的自身與社會問題
透過各種形式的演出去說想說的話
電視不受限的開始有各樣的節目,
表演藝術與綜藝節目也都琳瑯滿目
再來就是外來文化,
歐美刊物讀物節目引進,當然亞洲鄰近的日本也不例外
我不知道對於當時的大人來講,還有沒有對日治時期的抗日情懷
對我而言,也因為我們這輩沒有經歷過日治時期
因此日本文化與作品其實蠻容易接收的
因為比起歐美作品,卡通或戲劇中至少都還是東方臉孔
感覺跟自己是一樣的
<小叮噹>便是其中之一,哆啦A夢進來台灣之後,全面改名為台灣的名字與環境
”小叮噹,葉大雄,宜靜,技安,阿福,王聰明,去爬陽明山~”
我們在看得當下不會去思考他是哪國人,大家都愛小叮噹
<一代粉絲>劇展中的<大雄與誓言之日>便在講這件事
自從<哆啦A夢>日本公司提出全球正名的活動之後
我們這輩的粉絲便首當其衝的受到衝擊
我們記憶中的小叮噹,我的夢想能夠擁有的小叮噹,原來他不叫做小叮噹!?
這齣戲演出了台灣版的小叮噹被當作盜版之後,
原劇中人物不能再以漫畫人物生存
得被迫交棒還給正版的哆啦A夢和其他腳色
他們回歸台灣生活,過了30年,
長大了,小時候的夢想不再像童年時透過小叮噹拿出神奇的道具就可達成
他們被迫走上一條違背童年志向的道路
而小叮噹不是哆啦A夢,阿福不是小夫,技安不是胖虎,宜靜不是靜香
那他們又是誰呢?他們不也真實的存在過嗎?
在戲中一遍又一遍的向我們提問,
而哆啦A夢來站上他正式的舞台之後,原本的小叮噹去哪裡了?
劇中人不斷的尋找,最後發現,當初小叮噹是從未來來拯救自己的
那現在小叮噹不見了,只留下他的口袋,
除了現在自己,還有誰能夠拯救以前的自己呢?
老大雄穿上小叮噹的衣服,跳進抽屜的時光機裡......
”神奇的從來就不是道具,而是你們對未來的想像。
所以說,大雄,請你一定要相信,
總有一天,總有一天,就算不是在漫畫書裡,
這個口袋也一定可以再拿出道具來的。
而那一天就是我們的誓言之日!”
當原版的中文配音員,用小叮噹的聲音講出這一段話(這招很賤耶)
我完全在觀眾席大哭
一轉眼我們都是而立年間,還在幻想任意門或是竹蜻蜓的時光彷彿只是昨天
卻再也觸摸不到,眺望不見
長大後的我們如何面對小時候的自己呢?
這個問題這些年我一直一直問著自己
我對得起一年前,五前年,各個時期的自己嗎?
現在的自己的改變方向,是以前的自己可以接受的嗎?
如果當我也不再是我了那我是誰呢?
我們還能與小時候的夢想相見嗎?
回憶中的某個約定,誓言之日會不會到來呢?
直到今日都還是卡通動漫迷的我完全大中招!
就是一顆手榴彈直接像在吃早餐的雞蛋一樣吞入口中
然後直接在身體裡爆炸,劇烈的震動就像當年冷不防在深夜發生的921
我們的現在就是小時候想像的未來,而我們都太清楚知道他們之間相差了多少
儘管也不是說現在完全失敗落魄魯蛇或什麼,
但是當清楚的感受到這件事的時候,能不大哭嗎?
如何不想大哭一場呢
我之所以說<一代粉絲>和<SMAP>同一年發生或許不是巧合
也就正因為我們這代的創作者,也許上下十年歲數差之間
都共同從那個90年代走到了今天
今天資訊的爆炸我們每天接收了更多國家的作品與資訊
還有更多更垃圾沒有營養的廢物訊息
當我們再回首,那個年代的種種變成一個世代的共同記憶
如果你沒有一起經歷那個看日劇為最流行的年代
沒有一起看過那些經典的日劇:
長假,魔女的條件,101次求婚,東京愛情故事,高校教師 (我沒看過高校教師><)
沒有一起看過灌籃高手,幽遊白書,新世紀福音戰士
沒有接收過各樣日式符號的文化
你根本不可能產生共鳴
但也就正因為雖然是在台灣,卻有這麼大量的人一起經歷了上述的那些
於是這些集體記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能量
在回憶與懷舊中勾起我們自身每一段的經驗
誰沒在不同的日劇中感動,笑過哭過呢?
誰沒有因為看日劇而會那麼幾個日文單字呢?
<SMAP X SMAP>重演了那些經典日劇中的橋段
拆解又拼貼
意外地讓多個不同故事中的場景一同出現
並且刻意用日文與台語夾雜的方式
呈現出另一個獨特的混種語言
我認為這同時也是呈現這個日本文化在台灣的發酵成果
就好像小叮噹
日劇裡的場景也不是台灣,裡面的人講的也不是中文
可是我們一樣瘋狂,一樣追逐它,一樣幻想過類似的情節發生在自己身上
經過的卡通的時期,長大的我們看日劇,看日本綜藝節目
同樣的時光飛逝
原來木村拓哉也已經多少多少歲
原來安室奈美惠也從美少女歌手變成孩子的媽
儘管他們都還在螢光幕上
但我們都知道最深的感動來自於回憶中的自己看那些日劇,聽那些歌的當下
那個永遠回不去的當下
那些年我們或許聽了椎名林檎等的J-POP歌曲
我們從早安少女組到AKB48看到最強少女偶像團體
比少女時代還要富有歷史
日本的人像攝影,寫真集文化
身在台灣的我們吸收著這些東洋風格的作品
我們成為粉絲,我們成為觀眾,
在2013年,這些劇場工作者成為再創作者
我們重新審視了那些年的自己與那些作品間的對話
我們重新回味了那些日本文化帶給我們的養分
像是對啟發者致敬
像是對餵養者感恩
像是重新以一個台灣的角度出發
回答當初那些作品對我們的提問與灌輸的思想
90年代的一切在兩千年也走了十年之後的今天
開始反撲與發酵,90年代麥可喬丹飛越全世界之後
今天喬丹鞋也又再次爆發流行熱潮變成最潮單品
因為當年還是孩童的小粉絲,很多人今天成了大家的偶像
他們想要買回小時候記憶中喜歡的球鞋
而成了現在小粉絲追逐的符號商品
我們回顧著那些種種
那些我們喚不回的青春
我們儘管並非老朽,卻也不再年少輕狂
我們或許想的思考得懂得都多了,不再像年輕時衝動莽撞
但好像少了很多勇氣,少了很多夢想
多了很多實際與算計
這一切看似必然,你卻不知道哪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當101次求婚中,女主角同樣期待著某個高富帥
卻最終被真情打動時,我們是不是在想
不管是過去或現在,這件事情都幾乎不會發生?
小時候我們看櫻木花道是高中生大哥哥
他和大猩猩赤木岡憲要稱霸全國
現在看高中生都是小屁孩,滿嘴空話
這20年間社會與世界也都變了好多
發生了無數天災人禍,有多少親近的人也離開了我們
政黨輪替了幾次,流行風格也輪迴了好多次
曾經在某堂課,
駱以軍老師說: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是不停的戰爭,我們現在的太平盛世,也許也只是某個未來的大戰來臨之前的時間
梁志民老師也說過:中國的歷史,很多君主取得政權之後,及維持了幾十年或百年的王朝,然後君主與政府就開始腐敗,貪汙等等的事情日漸增多,我們現在的政府不也像是這樣?
在解嚴之後的台灣直到如今看似越來越亂的2013年,
也許我們最確實把握的
反而是那個90年代,家家戶戶不同的房子裡
在晚間新聞前,無數個孩子看著小叮噹
晚間新聞過後,全家一起看阿信,一起掉眼淚
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看著日劇幻想著美麗或禁忌的戀情
女生追逐的日本的流行學安室奈美惠一樣穿增高鞋
卻因為畫虎不成反類犬變成獨樹一格的金髮台妹風格(我是認真地認為這有可能是因果關係)
男孩們因為灌籃高手而熱衷籃球,
取代棒球成為最多男生接觸的球類運動
卡通:小叮噹,小丸子,小紅豆,忍者亂太郎,到蠟筆小新,家有賤狗,烏龍派出所
再到超級戰隊(注意:跟美版的金剛戰士不同),假面騎士,超人力霸王(在跟哆啦A夢一樣正名之前是叫鹹蛋超人)
再從<神哪!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與<麻辣教師GTO>,到<一公升的眼淚>與<半澤植樹>
2013年很奇妙
我自己也製作了<想飛--Ready to Fly>
一部與我自己的興趣喜好息息相關的舞台劇
講著看灌籃高手與麥可喬丹的小孩長大的故事
這些關於自己與夢想的提問都那麼相似
那些我們共同的回憶都那麼熟悉
最後竟然老套的與不免俗地又想要感謝
真是個老了之後的心境啊= =
感謝日本文化,感謝台灣的創作者
灌輸感動與再次喚起感動
前幾天看到一個影片,
叫做:2013年,你過得好嗎?
重新翻閱過2013年發生的那些事情,
現在的孩子期待哆啦A夢拿出什麼道具呢?
經典的日劇是不是已經變成翻玩無數次的老哏呢?
東京事變解散了,好在椎名林檎還在樂壇
麥可喬丹退休好久了,想不到當年我們看他高中畢業就去打NBA的柯比布萊恩也到了生涯後期
我覺得那些共同回憶中的片段都像旅行的行囊
當你在旅程中需要什麼,你伸手向後,拿出你準備好的和在路上裝進去的東西
就算有些只是沒有實質用處的裝飾品,也帶來輕鬆的心情
我想起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上,
日本場的賽事很多民眾舉了謝謝台灣在311地震的救助
那麼,也謝謝了,日本與台灣的創作者,
灌輸感動與再次喚起感動
晚安,台灣
看了兩部大呼過癮的"系列"劇作
一是莎妹的<SMAP X SMAP>
二是新點子劇展:<一代粉絲:JAPAN>中的四部戲
加起來共五部作品
除了<一代粉絲>是因為策展人給的核心創作概念出發而創作出四部與日本文化中的不同領域藝術家與作品呼應或對話的戲之外
他與<SMAP X SMAP>出現在同一年
可以說是巧合,而我也認為某程度上不算是巧合
我出生在民國74年
到國中的時候讀台灣歷史讀到戒嚴時期
都還只是把它當作就是課本上的文字閱讀而已
並沒有"感覺",因為沒有體驗過
直到長大後想起來,台灣解嚴在1987年
那時我竟然已經2歲了,原來我是戒嚴時期出生的小孩
我出生的時候,我的爸媽還沒有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
並且還有黨禁報禁海禁出口旅遊的限制
也不可能讓我們像現在寫辛普森一樣把台灣時事和政治人物都婊一遍
而我開始有記憶之後的90年代,
大概就是所有的創作和電視文化與外來文化大量充斥的時期
我現在回去讀台灣的劇場史得知台灣的小劇場從那時如雨後春筍
藝術家關注各樣的自身與社會問題
透過各種形式的演出去說想說的話
電視不受限的開始有各樣的節目,
表演藝術與綜藝節目也都琳瑯滿目
再來就是外來文化,
歐美刊物讀物節目引進,當然亞洲鄰近的日本也不例外
我不知道對於當時的大人來講,還有沒有對日治時期的抗日情懷
對我而言,也因為我們這輩沒有經歷過日治時期
因此日本文化與作品其實蠻容易接收的
因為比起歐美作品,卡通或戲劇中至少都還是東方臉孔
感覺跟自己是一樣的
<小叮噹>便是其中之一,哆啦A夢進來台灣之後,全面改名為台灣的名字與環境
”小叮噹,葉大雄,宜靜,技安,阿福,王聰明,去爬陽明山~”
我們在看得當下不會去思考他是哪國人,大家都愛小叮噹
<一代粉絲>劇展中的<大雄與誓言之日>便在講這件事
自從<哆啦A夢>日本公司提出全球正名的活動之後
我們這輩的粉絲便首當其衝的受到衝擊
我們記憶中的小叮噹,我的夢想能夠擁有的小叮噹,原來他不叫做小叮噹!?
這齣戲演出了台灣版的小叮噹被當作盜版之後,
原劇中人物不能再以漫畫人物生存
得被迫交棒還給正版的哆啦A夢和其他腳色
他們回歸台灣生活,過了30年,
長大了,小時候的夢想不再像童年時透過小叮噹拿出神奇的道具就可達成
他們被迫走上一條違背童年志向的道路
而小叮噹不是哆啦A夢,阿福不是小夫,技安不是胖虎,宜靜不是靜香
那他們又是誰呢?他們不也真實的存在過嗎?
在戲中一遍又一遍的向我們提問,
而哆啦A夢來站上他正式的舞台之後,原本的小叮噹去哪裡了?
劇中人不斷的尋找,最後發現,當初小叮噹是從未來來拯救自己的
那現在小叮噹不見了,只留下他的口袋,
除了現在自己,還有誰能夠拯救以前的自己呢?
老大雄穿上小叮噹的衣服,跳進抽屜的時光機裡......
”神奇的從來就不是道具,而是你們對未來的想像。
所以說,大雄,請你一定要相信,
總有一天,總有一天,就算不是在漫畫書裡,
這個口袋也一定可以再拿出道具來的。
而那一天就是我們的誓言之日!”
當原版的中文配音員,用小叮噹的聲音講出這一段話(這招很賤耶)
我完全在觀眾席大哭
一轉眼我們都是而立年間,還在幻想任意門或是竹蜻蜓的時光彷彿只是昨天
卻再也觸摸不到,眺望不見
長大後的我們如何面對小時候的自己呢?
這個問題這些年我一直一直問著自己
我對得起一年前,五前年,各個時期的自己嗎?
現在的自己的改變方向,是以前的自己可以接受的嗎?
如果當我也不再是我了那我是誰呢?
我們還能與小時候的夢想相見嗎?
回憶中的某個約定,誓言之日會不會到來呢?
直到今日都還是卡通動漫迷的我完全大中招!
就是一顆手榴彈直接像在吃早餐的雞蛋一樣吞入口中
然後直接在身體裡爆炸,劇烈的震動就像當年冷不防在深夜發生的921
我們的現在就是小時候想像的未來,而我們都太清楚知道他們之間相差了多少
儘管也不是說現在完全失敗落魄魯蛇或什麼,
但是當清楚的感受到這件事的時候,能不大哭嗎?
如何不想大哭一場呢
我之所以說<一代粉絲>和<SMAP>同一年發生或許不是巧合
也就正因為我們這代的創作者,也許上下十年歲數差之間
都共同從那個90年代走到了今天
今天資訊的爆炸我們每天接收了更多國家的作品與資訊
還有更多更垃圾沒有營養的廢物訊息
當我們再回首,那個年代的種種變成一個世代的共同記憶
如果你沒有一起經歷那個看日劇為最流行的年代
沒有一起看過那些經典的日劇:
長假,魔女的條件,101次求婚,東京愛情故事,高校教師 (我沒看過高校教師><)
沒有一起看過灌籃高手,幽遊白書,新世紀福音戰士
沒有接收過各樣日式符號的文化
你根本不可能產生共鳴
但也就正因為雖然是在台灣,卻有這麼大量的人一起經歷了上述的那些
於是這些集體記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能量
在回憶與懷舊中勾起我們自身每一段的經驗
誰沒在不同的日劇中感動,笑過哭過呢?
誰沒有因為看日劇而會那麼幾個日文單字呢?
<SMAP X SMAP>重演了那些經典日劇中的橋段
拆解又拼貼
意外地讓多個不同故事中的場景一同出現
並且刻意用日文與台語夾雜的方式
呈現出另一個獨特的混種語言
我認為這同時也是呈現這個日本文化在台灣的發酵成果
就好像小叮噹
日劇裡的場景也不是台灣,裡面的人講的也不是中文
可是我們一樣瘋狂,一樣追逐它,一樣幻想過類似的情節發生在自己身上
經過的卡通的時期,長大的我們看日劇,看日本綜藝節目
同樣的時光飛逝
原來木村拓哉也已經多少多少歲
原來安室奈美惠也從美少女歌手變成孩子的媽
儘管他們都還在螢光幕上
但我們都知道最深的感動來自於回憶中的自己看那些日劇,聽那些歌的當下
那個永遠回不去的當下
那些年我們或許聽了椎名林檎等的J-POP歌曲
我們從早安少女組到AKB48看到最強少女偶像團體
比少女時代還要富有歷史
日本的人像攝影,寫真集文化
身在台灣的我們吸收著這些東洋風格的作品
我們成為粉絲,我們成為觀眾,
在2013年,這些劇場工作者成為再創作者
我們重新審視了那些年的自己與那些作品間的對話
我們重新回味了那些日本文化帶給我們的養分
像是對啟發者致敬
像是對餵養者感恩
像是重新以一個台灣的角度出發
回答當初那些作品對我們的提問與灌輸的思想
90年代的一切在兩千年也走了十年之後的今天
開始反撲與發酵,90年代麥可喬丹飛越全世界之後
今天喬丹鞋也又再次爆發流行熱潮變成最潮單品
因為當年還是孩童的小粉絲,很多人今天成了大家的偶像
他們想要買回小時候記憶中喜歡的球鞋
而成了現在小粉絲追逐的符號商品
我們回顧著那些種種
那些我們喚不回的青春
我們儘管並非老朽,卻也不再年少輕狂
我們或許想的思考得懂得都多了,不再像年輕時衝動莽撞
但好像少了很多勇氣,少了很多夢想
多了很多實際與算計
這一切看似必然,你卻不知道哪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當101次求婚中,女主角同樣期待著某個高富帥
卻最終被真情打動時,我們是不是在想
不管是過去或現在,這件事情都幾乎不會發生?
小時候我們看櫻木花道是高中生大哥哥
他和大猩猩赤木岡憲要稱霸全國
現在看高中生都是小屁孩,滿嘴空話
這20年間社會與世界也都變了好多
發生了無數天災人禍,有多少親近的人也離開了我們
政黨輪替了幾次,流行風格也輪迴了好多次
曾經在某堂課,
駱以軍老師說: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是不停的戰爭,我們現在的太平盛世,也許也只是某個未來的大戰來臨之前的時間
梁志民老師也說過:中國的歷史,很多君主取得政權之後,及維持了幾十年或百年的王朝,然後君主與政府就開始腐敗,貪汙等等的事情日漸增多,我們現在的政府不也像是這樣?
在解嚴之後的台灣直到如今看似越來越亂的2013年,
也許我們最確實把握的
反而是那個90年代,家家戶戶不同的房子裡
在晚間新聞前,無數個孩子看著小叮噹
晚間新聞過後,全家一起看阿信,一起掉眼淚
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看著日劇幻想著美麗或禁忌的戀情
女生追逐的日本的流行學安室奈美惠一樣穿增高鞋
卻因為畫虎不成反類犬變成獨樹一格的金髮台妹風格(我是認真地認為這有可能是因果關係)
男孩們因為灌籃高手而熱衷籃球,
取代棒球成為最多男生接觸的球類運動
卡通:小叮噹,小丸子,小紅豆,忍者亂太郎,到蠟筆小新,家有賤狗,烏龍派出所
再到超級戰隊(注意:跟美版的金剛戰士不同),假面騎士,超人力霸王(在跟哆啦A夢一樣正名之前是叫鹹蛋超人)
再從<神哪!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與<麻辣教師GTO>,到<一公升的眼淚>與<半澤植樹>
2013年很奇妙
我自己也製作了<想飛--Ready to Fly>
一部與我自己的興趣喜好息息相關的舞台劇
講著看灌籃高手與麥可喬丹的小孩長大的故事
這些關於自己與夢想的提問都那麼相似
那些我們共同的回憶都那麼熟悉
最後竟然老套的與不免俗地又想要感謝
真是個老了之後的心境啊= =
感謝日本文化,感謝台灣的創作者
灌輸感動與再次喚起感動
前幾天看到一個影片,
叫做:2013年,你過得好嗎?
重新翻閱過2013年發生的那些事情,
現在的孩子期待哆啦A夢拿出什麼道具呢?
經典的日劇是不是已經變成翻玩無數次的老哏呢?
東京事變解散了,好在椎名林檎還在樂壇
麥可喬丹退休好久了,想不到當年我們看他高中畢業就去打NBA的柯比布萊恩也到了生涯後期
我覺得那些共同回憶中的片段都像旅行的行囊
當你在旅程中需要什麼,你伸手向後,拿出你準備好的和在路上裝進去的東西
就算有些只是沒有實質用處的裝飾品,也帶來輕鬆的心情
我想起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上,
日本場的賽事很多民眾舉了謝謝台灣在311地震的救助
那麼,也謝謝了,日本與台灣的創作者,
灌輸感動與再次喚起感動
晚安,台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