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點二十到國家戲劇院的時候頗傻眼
外面沒什麼人之外 我聽到場中有人麥克風的聲音
我一驚 看看手錶 時間沒錯啊
一邊快步進場 一邊多次檢查時間 還在走廊上的電視看到台上"真的有人"
我拿出票來一看 才發現

2006年10月6日為屏風表演班20週年慶,入場時間提前為晚間6:20,歡慶活動將於晚間7:00舉行,節目於晚間7:30開演

唔唔 這票我好幾個月前就買了
居然完全沒注意到有這件事情
該說我只注意演出本身 沒注意週邊活動
還是太不注意了?

於是我只趕上慶祝活動的尾聲--李國修講話
錯過了感人而有意義的一刻 個人覺得有點可惜
怎麼說也是個知名劇團之一 雖然我不喜歡莎姆雷特
不過如果商業取向為了讓劇團活下去 這理由我也可以接受



一開始又是影片
雖然說現在與多媒體結合的舞台設計屢見不鮮
也創造出新的舞台風貌
但是關於這部片前面連續好幾場的"影片換場"
我個人不太喜歡

並不是用影片換場就可以解決暗場過多的問題
開頭的片段場場過短 雖然那是在述說一段一段的歷史
可是直接用畫面老舊的影片想要讓人直接看到那的年代的街道
那個年代人的穿著 建築 等等的東西 是不是太速食了?
這樣不就跟影片投影後面的人努力製造出的舞台幻覺衝突了嗎?
我的意思是 

舞台上有舞台幻覺 甚至可以不用用佈景光用演員的台詞創造畫面
例如 一桌二椅的中國戲曲 都沒有演員怕說觀眾不知道角色現在在室內還是室外
何況是現在劇呢? 就算不用暗場 在主要懷舊人的講話中間 舞台直接變換成當年的場景也可以啊
就好像一個人在講故事的時候 聽的人會直接的浮現各種畫面
這跟我直接把圖片或影片給你看是不同的

基本上這齣戲 口述歷史佔了一大部分
因為是修國在追尋自己的根 一直找到當年在山東上上一代的故事
而講到哪裡 就直接換成那邊的場景 他們置身於其中看著
這就像電影的時空切換一樣
這齣戲的確有很多地方的舞台時空切割很漂亮

例如 媽媽在講要把繡花鞋送回大陸給妹妹時 現在的修國還跟姐姐對話
姐姐也一下跟當年的媽媽說話 一下跟現在即將要結婚的修國講話
又或是他們講話的中間 後面人就突然出來 換上了共產黨把修國的外婆(翠玉的媽媽)抓起來
當眾處刑那邊 他們人也都站在場上
還有最後一場 右下舞台是燒旗袍說 回家了回家了
中舞台是剛出嫁到房間 不同時空在同一個畫面上 格外動人

這些都無衝突啊!! 因此我認為影片是不必要的
而且除了一開始的影片之外 也有當劇中人在講的時候
後面天幕的右上角出現舊時代影片
同樣是不必要的 因為這樣除了分散注意力之外
用口述的有一種魔力就是 聽者會自己去想像
你直接給畫面就會變成以定型了 沒有想像了


另外 把媽媽推下桌子的那邊
假人很明顯掉在左上舞台 可是人群散了之後是在中舞台
...是他摔下來之後彈到中間嗎?

還有 製作費應該不低
除了群眾演員不少之外
槍戰那邊還有鞭炮磅磅磅 嚇到我
真是大手筆 好有錢喔~~


其實看的過程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釐清角色之中的人物關係
尤其是幾代幾代的誰誰誰是誰
可以說是一直在玩劇情拼圖 大概一直到尾聲我才差不多搞清楚
原本一直對於劇情沒有太大感動的 卻到最後一刻
轎子抬出來 這一邊卻是拿著旗袍說 回家了
不自覺就掉淚了 卻不知道是感動什麼

獻給所有的母親

結束時看到一些藝人
好像是屏風出身的 例如麻辣鮮師萬年班底陸小曼
他們還有送一個小餅乾很好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MSKY 的頭像
    WMSKY

    wmsky 網誌

    WM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