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之前就好像滑到網上有負評。看完之後我可以理解有負評感覺。
我認為這部不算「不好看」,若它是獨立的一部日劇,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當它放在「比較級」上面,跟前兩季相比、甚至會被拿來跟《魷魚遊戲》相比,感受上好像就變得差強人意。但我基本上是覺得不差的,沒有覺得難看。做為一部「原創續作」,沒有走鐘太多,就已經不錯了。(原本一二季是改編自漫畫,漫畫已完結,第三季是影集原創劇情。)
在第二季(也就是漫畫的篇章)結束後,有一段漫畫的短篇續作,暗示男女主角兩人即使失去遊戲中的記憶,仍然被彼此強烈吸引,最終走到了一起。這也呼應了作者麻生羽呂在原作裡一貫想傳達的「即使死亡、幻境、記憶都不可控,人的心靈連結仍有超越性的力量」。
第三季便是在兩人已是夫妻的狀態下開啟,然後太太為了找爸爸跑去玩遊戲,先生為了找太太也跑去,「前衛冕者」的兩人各自在不同的遊戲中通關,最後重逢,試圖回到現實世界。
我覺得看完整季之後,對於女主角 土屋太鳳(宇佐木) 的動機讓人疑惑,但我有看到有文章指出她是因為要面對一個新的生活,不想帶著疑惑去跟愛人進入新的生活,所以想面對自己曾有的遺憾,獲得一個答案之後再產開新的「三人家庭生活」。
相對起來,男主角就「英雄、聖人」許多(不是諷刺的意思,只是一種形容詞),他想要盡可能讓所有人可以一起活下去,最重要的是,要帶太太回家。始終沒有動搖過。這說實在也是有一點過於完美了些。(但是沒關係,山崎賢人 是漫改小王子,所有的漫畫男主角都是他。)
第三季的重要男配角—— 賀來賢人 飾演的 松山隆二 ,我也有感到疑惑,他到底對 宇佐木 的執念何來?他是單戀她嗎?我是否少看了什麼?我覺得 土屋太鳳 是把對方當成難得的夥伴,一個信任的人,但他誤以為對方也想探究死後的世界,於是一直邀請她。當 宇佐木 和 有栖 在電車關短暫相會又分離後,旁邊的人說:「旁邊有男人欸」是絕佳的笑點,因為他講出了正常人都會想提的、善意卻不識相的話,笑死。
我覺得這季最精彩的是「喪屍遊戲」,場景大、人數多、鬥智鬥力。
而最不欣賞的是第五集。我們觀眾已經在透過螢幕觀看影劇了,你還讓我們看劇中人在看一堆螢幕?那些都是「虛的東西」!就像舞台劇為了反映現實,有些劇作在舞台上演出「有人在開直播」,但這件事在舞台上我個人認為是完全沒有效果的,我來現場是要看Live的東西,你卻試圖讓我看到角色在跟虛擬網路做連結。這部也同理,影劇已經是螢幕上的東西,我還要看到角色在看螢幕?我認為原始概念是有點像《蝴蝶效應》、《真愛每一天》那種預言未來的抉擇概念,但是他沒有善用影劇的「蒙太奇」手法,反而是一直讓 我們觀眾 去看 劇中人 在看 一堆螢幕,相當乏味。五六集的角色特寫時,背景「螢幕」都一直閃,也讓我有不耐煩。
至少,最後,有把「冥河」做出來,這一部分我有看到這部影劇的野心,畢竟人死後的世界沒人知道,而冥河是諸多文化都有提及的,只不過,藝術性是輸給電影《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羅賓威廉斯 主演)。說起來,一二季的「今際之國」的概念,我認為宏觀是超越《魷魚遊戲》的,他把人類的生死交界,化為遊戲,挑戰成功,可返為人間延續生命,反之離世。
然而商業發展性,《魷》的三季、未來還可能出現外國版,是更好被翻玩延伸的。這也是對於創作和製作的一個思維,《魷》用強力的美術,以及同甘共苦的生命共同體的夥伴情誼描繪得宜,就足以延續出去,是相當成功的商業IP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