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來聊聊片名,我對台灣的片名是非常疑惑,疑惑度好比「刺激1995」,懂這哏的就懂。透明系?她是透明系嗎?還是這是一種反諷?(會不會其實片名取得不錯?)
日本的片名是《猿楽町で会いましょう》,意思是「在猿樂町相見吧」,劇中男主角有提到他住在猿樂町,被稱為「猿猴也歡樂的城鎮」,我認為是個蠻中性的片名,男女主角在此短暫相遇,在彼此的人生中畫下一段交叉點。
然而我意外的更喜歡中國的片名:《無色無慰》,通常中國片名都讓我感到意外,偶爾恥笑,然而「無色無慰」我倒覺得挺有意思。
「無色無味」是電影一開始,編輯對男主角的攝影作品的評價,不知道他的照片在表達什麼,好像什麼都拍,卻感受不到熱情。然後「慰」,同音ㄨㄟˋ,意思是「安撫,用言行或物質等使人寬心。」,這就講到了女主角的內心狀態了,從新瀉來到東京,想要找尋當模特、演員的機會,然而面對夢想、職場、生活、感情的各種不安,慌忙地抓取各種慰藉。
我真不得不說,《愛上透明系女孩》可能在宣傳上,會帶給喜歡看愛情故事、純愛故事的觀眾吸引,然而《無色無慰》這個片名,直指故事的情感核心!並且還有諧音哏!我必須鼓掌。
故事分成三段:
第一章:2019.6-2019.7
第二章:2018.3-2019.7
第三章:2019.8
也就是說,其實這兩人的愛情故事只是兩個月之間的事。我看到第二段時覺得有趣的是,其實我們交往真的是這樣,我們都不知道對象在遇見自己之前的事吧,她可能完全不是我們所想的人,第二段的補完帶來不少驚喜,尤其是那位長得像九把刀的編輯,而且他也算說到做到,真的有推薦拍攝機會給男女雙方。
我覺得這故事有趣的是,男生是攝影師,女生想當模特、演員,這兩個職業都是與創作、與靈感、與機運很有關係的所謂「不穩定」的工作,在職業初期會感到相當挫折,感覺自己在追夢卻好像在虛度,我自己是表演行業的人,我深知那種矛盾。男方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繆思女神」,女生好像找到了能讓自己「被看見」的機會,在那些過程中,矛盾、不安、嫉妒等都被描繪出來,若是用「愛上透明系女孩」當作片名,那可真是連醜陋的部分都不假演示了呢。我特別驚喜的的除了女主角的尺度,是當男女主角最僵持的故事高潮,女主角崩潰之時,男主角拿起相機拍攝。乍看有點像職業病,然而我在那一刻覺得,我懂欸!這moment千載難逢,儘管照片無法記錄下所有的真實,然而被捕捉的片刻真實,也是藝術的展現,有時候藝術家的職業病會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冒出來,我此刻到底是該「當我自己」,還是以創作者的身份?
我想到 荒木經惟 即是這樣的攝影師!他的人像攝影作品捕捉了很多看似真實、甚至私密的畫面,那樣的畫面豈不珍貴嗎?(先把爭議擺一邊),同樣的,米原康正 也頗有這種風格精神。
為何對方要在你面前展現出他的那一面呢?拍攝者又如何能讓被攝者展現出彼此?或是任何一方?想要的面貌呢?
電影的最後一段,有女主角的一段定鏡獨白,那一刻才讓我意識到,演員也是賭上演技了!在這片裡,女主角的表演極具說服力,我幾乎沒有跳出思考演員角度的時刻,石川瑠華 Well done。
我覺得這片可能不會讓人拍案叫絕(如《花束般的戀愛》),但很多部分都「頗有感覺」,在2X歲的創作與表演路上的心情,描繪得宜,我們在年輕時碰到的人、以為會天長地久,十年之後回頭看,那時候的我們只是一時之間的交會(兩個月,我的職業有了起色,但我們卻不再是我們),我們對彼此的期待,只是一瞬的空想。你所期待的真愛可能只是一場夢,妳的東京夢可能也是。
我特別喜歡這片的主視覺宣傳海報,在路上無憂的漫步,笑容真摯,那時候的我們還不知道未來如何,要是可以停留在那一刻就好了,未知的未來,好像充滿希望,如果可以,我想跟妳回到那天相遇,愛能不能夠永遠單純沒有悲哀?
當搬家公司把傢俱都搬走,東京的租屋處空空蕩蕩,陽光像是不視情調的撒入,把空房照得亮亮的,一切都像是透明的,那個「我們」也不復存在了對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