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冷冷的
騎車飆過民生東路 過了新生之後到中山北路這段都會塞
也許是路變窄的緣故

一個人去看電影 總是自在的感覺
加上電影院裡面少少人(今天這場加上我六人)
蠻舒服的 因為我一直是個很沒坐相的人 坐著總是要歪來歪去
所以越少人越寬越好

...不過要是兩個人一起去看 應該也不錯吧..(看跟誰啦..and..看看哪部:p)



關於愛麗絲的鏡子...

首先要說的一點
女主角之一 --小咪長的好像楊丞琳..(加上一點周迅?)


然後我在看這部片的開始
心裡想著國片與外語片在畫面上的不同
國片似乎常常出現"夜景"
不是山上看的那種夜景 而是在晚上發生的事情
所以畫面上 常常是藍藍的燈光

似乎是因為外國入夜就只剩酒吧和特種行業還營業
不像台灣的店都開很晚 晚上還有很多人在城市裡活動
很多國片都捕捉夜裡那種對比狂歡的寂寞 可能一個人抽著煙 或是一個人喝酒
很多在熱鬧之外靜靜發生的事情
也許這是台灣的特色吧...


接著我在想 而且我有點不懂
為什麼國片常常喜歡加入很多的....沉默

就是一個鏡頭 然後可能是一個景
可能是某個人在做某件事情 或是他其實什麼也沒做
這樣也拍了好幾秒...

難道這是像美術裡的留白? 戲劇裡的停頓?
就當他是一個"狀態"好了 國內似乎很喜歡紀錄"某個狀態"
可是我在這部片看到很多"看不出意義"的停頓
那麼我會在想是我個人的問題 還是敘事者的問題 還是我不應該把他當作是問題..?

如果劇中人正在思考 那麼我們應該要看到他在思考
如果安靜之中有什麼劇情正在發生 那麼我們應該要看到劇情被推進了多少
可是很多段 我仔細的想又想還是不太知道他一直停著的意義
如果不是拖戲 那麼可能是那幾個年輕人真的生活過的"不太忙碌"

這種空白在巧克力重擊 盛夏光年 深海等片子都有出現
看來大概是國片的流行手法吧! 不知道誰帶起的
只是這種手法用如果用的不好簡直悶到不行
用的好的又不多



說到劇情 我覺得文案寫的不錯啊...

"她們互相約定,誰交了男朋友,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劃上句號"

可是如果沒有看這一句話 片子裡面好像不太看的到這個約定
然後下一句是

"誰知道,男孩出現了,她們竟然比賽似的愛上了他"

可是片中小鏡給我的感覺像是他前女友 而不是看到才愛上
至於咪...片中沒有紀錄任何過程 就在一起了
反正 重要的是狀態嘛...狀態...

那麼 捷哥出來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他在全劇中對於劇情有任何幫助或是...
然而他實際上還有幾場戲 關於他帶小孩還有他去開人家門
這跟兩個女生之間的關聯性在於??



假如我上面提出的問題都不能獲得答案
那麼可能我對這片的評價就會掉到國片名次很後面(實際上一走出來我是覺得很難看啦..)
不過我試著去找出些什麼
所以我看了貼在戲院外面的訪談節錄

導演說
他自己也看不懂他的電影 但是就是 一些畫面 一些狀態 如果有人懂 就好了

我的直覺反應讓我覺得這樣很不負責任
如果你就只是拍些東西 怎麼感覺隨便觀眾 而沒有賦予你個人的詮釋和觀點
那麼就叫演員演一演 攝影隨便拍 拍感覺就好
那導演的工作在於?

還有 導演希望觀眾不要那麼用力,認真的看
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一些細節就好

我某程度上不太同意這一部分
我認為就算是紀錄片 也是導演透過鏡頭在敘述一件事情
假如沒有任何觀點 甚至希望觀眾就 看看就好
這樣 是否過於"隨性"了點呢?

然後我看了光點那邊的論壇
看來果然也有其他人評價不像我這麼糟的



講到那個我預先猜到的結局

先說我個人看法
我在片子快結束的時候就猜到了結局一定又是那種所謂的"開放式結局"
就是不給你認知當中的結局 讓你覺得咦?已經結束了嗎? 的那種感覺
這招...在盛夏光年啦 之類的已經出現過很多次

又是 又是 又是所謂的流行吧我想
很想要拍些新的東西 新的感覺 出來卻有不少重複的
我覺得這跟流行音樂有點像
弄得好像是新的實際上是舊的...我在說什麼


我認為像歐洲片那種結局
是因為全片要說的東西 已經在劇中展現出來了
所以結局呈現那種狀態
例如 孩子 愛情不用尋找 隱藏攝影機 等
回去想想都會發現在劇情之中已經說了某個內容 所以不用結局來下結論


所以我也直接的把盛夏光年的結局歸類到三個人最後呈現的狀態
把這片的結局解釋成那兩個人反映出來的狀態

就是知道自己的好友..甚至是前女友跟自己想要結婚的男友發生了關係
竟是自己偷偷的哭 然後裝作沒事的回去
三個人諷刺的平靜這個"狀態"
就是所謂愛麗絲的鏡子照出來的reflection
ok,that is.



演員的部分
小咪好正喔~~~~~~

and 我一開始看到演員名單有歐陽靖 我一直以為是唱王力宏--蓋世英雄裡面rap那個男的
可是又只有看到段鈞豪... 原來是那女生啊...

可是以舞台劇的標準來看 她們的語言是完全不及格的
就算是電影 我都覺得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口語的電影:p

片中的女生講話的口氣親近的像是我同學
或是任何一個我會在西門町或是東區看到的女生的那種講話

而這種自然的演技 固然有可取的地方
但是...可能是因為我學舞台劇
總覺得對話 和念詞 都應該是經過藝術化的處理
藝術化並不全代表就是不自然

就像畫圖 是經過藝術家的眼睛把畫面美化了之後畫出來
經過他的一層處理 跟照片不同
藝術家經過技術的磨練 然後發展出新的美感
(想不到我戲劇理論與批評上課很少在聽還講的出些東西)

所以 電影裡面的演戲
應該也是要跟平常生活有些不同吧?



近年來因為社會觀念開放 同志議題在各種場合尤其是藝術這一塊 一直出現
出現個沒完!!! 彷彿下個世紀應該只有同志才該生存 同志的愛才是愛
當然兩個美眉接吻是比兩個男的接吻順眼的多
只是女生的那種狀態我還是不太能了解

難道 電影和戲劇寫到這邊
就只剩下同志和(實際上在社會中不存在的)純愛可以寫了嗎?
是...因為劈腿啦 背叛 等劇情都已經屢見不鮮了?



在片子的最後面我看到是新聞局獎勵金影片
這讓我思考了一些事情

鼓勵創作是好 我也非常支持國片的發展
可是 假如國片不能在國內擁有一些觀眾和支持
那麼如何達到推"廣"的目的呢

老師說過 一個藝術作品
應該是能夠先滿足大多數的人 然後進一步也能滿足小眾的觀眾群
簡單的說就是 雅俗共賞吧

而這部片我寫了一堆有褒有貶
可以想見一般民眾如果看了一定絕大多數覺得悶
部分覺得感動(最近發現有很多民眾的感動點很低)
這樣...可以達到推廣嗎 可以讓更多人願意看國片嗎...
還是說得要有像張孝全那種年輕偶像才可以開放年輕市場?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M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