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度過無數低谷,我承受過惡意,忍耐過那些孤獨又悲傷的夜晚,在深呼吸中讓充斥攻擊耳語的日子走遠,也在多年的自我厭惡與厭世中掙扎過,但或許是信仰或許是天性,我終究與豢養的怪獸一起撥開那些烏雲,讓光如絲透入。
坐在黑暗裡卻向著光。曾有人這樣形容。
因此我才能緩慢的溫和的訴說: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去,你會碰到更好的夥伴,更好的人,更好的愛。
我曾度過無數低谷,我承受過惡意,忍耐過那些孤獨又悲傷的夜晚,在深呼吸中讓充斥攻擊耳語的日子走遠,也在多年的自我厭惡與厭世中掙扎過,但或許是信仰或許是天性,我終究與豢養的怪獸一起撥開那些烏雲,讓光如絲透入。
坐在黑暗裡卻向著光。曾有人這樣形容。
因此我才能緩慢的溫和的訴說: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去,你會碰到更好的夥伴,更好的人,更好的愛。
先看日劇再看電影,雖然也有想看看漫畫,但少女漫畫的畫風和分鏡處理我實在無法。對於事件的敘述實在太薄弱而太多內心活動了。
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像 orange days,大學生活,青澀的戀情。
因為你在學校的成績很爛,人家就擅自認定你的腦筋不好。
做不做得到,全在別人的「一念」之間。數字這東西,是個隨便決定你屬於哪一邊的魔鬼。學校的通知書,公司的成績—薪水,還有三圍。只要拿出這些像廢物一樣的數字,不管你再有自信,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1、戒多言。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墨子》中記載,墨子的學子禽問墨子: 「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回答說:「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收藏東西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當我一邊出清,一邊發現自己可以割捨下那些東西時,彷彿也代表著我的開心越來越少了。
以前的我喜歡想像著不同階段的自己見面與對話,那麼 "發現自己可以割捨" 的現在的我,不知是否對於年少的我而言是不可思議的?
大概是意識到開心不是活下去的必須,若沒經過人生苦澀煎熬,或許很難想像為何要經歷不幸才是人生的必經路徑。
「把我存在隨身硬碟,不要讓他們找到我們的記憶」
「可是要是硬碟毀損了,你就消失了」
「那我就會像真的女孩了」
當演員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顧自己的事,不是講演員自私,而是這是演員的工作,把角色穿到自己身上,讓自己也穿進角色的內心,光是這件事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神,其他部分則是與其他演員的交流拋接互動。
但當導演,大部分時間都在顧著別人,顧著所有人,要想著所有的組合,要跟所有人溝通交流,才能把作品完成。演員顧好自己,導演則要盡力確保演出能順利發生,有時候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只能盡力找出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果,因此在顧人的人,也時常成為顧人怨的人。
這部片有讓我想到電影「蝴蝶效應」、「回到未來」、小說「精準的失控」...等。噢,還有「穿越時空的情書」。
故事很動人,但我也猜得到最後一定是會環環相扣回到三個小混混身上去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那封空白的紙條就是亮點,我認為這個巧思設計的很好,而且刻意倒敘,先讓觀眾看到一張空白的投進來,浪矢老闆笑笑,然後才知道是小混混為了實驗而投的,意想不到的事,浪矢老闆決定回這最後一封的投信,告訴他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非常動人。
在日劇之外我也不禁在想,扣除一些資金成本規模等等的事,台灣電影和日本電影,在表演的基礎上就已經有明顯的落差,這部片除了西田敏行是老江湖了之外,童星和年輕主角的演技都很不錯,如果把這個本拿來台灣拍,我幾乎想不到有哪個年輕的偶像男星可以飾演這三個混混,他們的戲看似簡單卻要建立非常多的內心過程,而且台詞設計中包含了獨白處理,以及最後的結局很漂亮就是彼此都沒有對話,只有表情要訴情,這樣的演技,台灣年輕男星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