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房客
九把刀是我高中時的偶像,當時會覺得作品裡面有日常口語的髒話、直白對性的描繪等,讓青少年閱讀起來相當過癮,當時他的作品主題也相當豐富,有各種奇想,所以在校園朋友圈以及網路上有頗高的人氣。在諸多武俠、熱血、愛情主題的作品外,「樓下的房客」也是當時頗被人討論的作品,當時會覺得窺探他人的秘密,交錯出犯罪、性等主題,令人感到神秘又刺激,並且也覺得他的作品裡,最適合改編成影劇的作品大概就是愛情故事和這部。
也就是高中時對 九把刀作品 的喜愛,支撐我忍受這麼多難看的電影改編,一直交替著難看和還可以之間的失望度,然後我又因為好奇而看了這部。
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時候,真的要思考小說的敘述方式,跟電影的陳述手法有何差別,這部電影,拍得不差,可是懸疑感、揭露秘密的刺激感全無,只因為他每件事情都由主角先講了,然後我們都是被動地看那些「被整」的人做反應,我們沒有機會一一去感受那些角色的反應,以及去探索劇中人的下一步,這使得觀影的過程相當乏味,儘管畫面上都是些重口味的事情再發生,你卻不會有什麼反應,這就像一個人一直在跟你暴雷,暴雷的那個人剛好還是全片的兇手,再加上演員的表演參疵不齊,沒有幾個角色的表演夠吸引人,導致全片一直有「虛有其表」的感覺,沒有小說中營造的那種「好像有更不為人知的事情要發生了」的感受。
另外就是,配樂設計得很有氣氛,但就是配樂太有氣氛、而畫面卻沒有氣氛,導致我一直覺得好吵!電影是要用鏡頭讓我看到故事在走,而不是鏡頭還沒發生什麼事,配樂就先提示你這一場的氣氛會這樣喔!會這樣喔!很可怕喔!很可怕喔!這就很low嘛,跟鄉土劇一樣,跟課本你每行全都畫螢光筆的話不如不要畫,就看不到重點在哪了呀。
我一開始覺得 邵雨薇 的扮相與表情挺適合 穎如 的,片子一開始就讓我覺得有亮點,結果她一開口講台詞我真快吐血,講得真爛,不過在劇尾時,我們得知 穎如 的身份時,我才意識到似乎是導演刻意要她那樣講?講得死板板的,若是這樣的話,我直覺是個不妙的選擇,要給予觀眾「這個角色非常人」的暗示,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讓他台詞講得很平好像不會演戲的人,會讓戲很難看。
這部電影可以看出是有用心在拍,用心在設計美術、音樂,然而電影語彙呈現的方式,卻像是一個基本功不足的學生拍的,國片老是有這種問題肯定是業界環境長年都有某些狀況。
七人樂隊
我一開始看預告片以為是紀錄片,後來去看前看到了介紹才知,是七位導演各拍一段,合起來成為一部電影。這樣的模式會想到《巴黎我愛你》,而《巴黎我愛你》是像地圖式的各段座落在不同地區的感覺,《七人樂隊》則是走在時間上,雖然每位導演各拍一段,然而時序卻是順序法,從不同的人的角度,不同小人物的小故事,反映著大時代的改變。
我特別約了一位香港人學弟去看,我猜想他一定會比我更有感覺,果不其所然,我對於每一段都只能略猜想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導演想呈現的主題,他就情緒很激動了(畢竟是他家鄉的故事),我問他最感動的地方在哪,他說了其中一個點讓我相當驚喜,他說 元華 演出的阿公,就是那個年代的香港老人,他自己的爺爺與外公都是那個樣子,講話的態度、神態、對事物的反應,一模一樣,他看到那段(明明是喜劇)都要哭了。我想,一個地方的文化,果然在「人」,經濟會起落、建築物會翻新,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可任何一個地方,經歷時代、建立時代的,都是當時的人,因此,這片是劇情片,卻也能說像是香港的「紀錄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