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事雜談】

 

熊仔推出了最新專輯《PRO》,這週正在我的播放器上重複播放,對照著近期發生的事,有不少事想寫,將分成三部分。

 

Part 1 「脈絡」

 

之前某天我在某電影粉專寫了「任意門」這樣的概念是源自 哆啦A夢(小叮噹),結果有網友說:「傳送門這東西在很多電影都出現過,跟 哆啦A夢 有什麼關係!」、「不行嗎?」等回應,我有點驚訝,哇,原來這麼多人不知道設計源頭,連脈絡的概念都不知道喔

 

節錄國家教育研究院對「脈絡」一詞的解釋:

廣義言之,不僅包括人們在理解時,語言材料本身的上下文關係,也包括人們在認知客觀事物時,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前後、上下、左右等各種背景關係;甚至還包括從事認知活動時活動者的大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與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先後所具有的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28/

 

以前寫 辛普森家庭 時,以及創作一些作品時,常常被問到:「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多年前年輕的我會覺得,啊就想出來的啊,怎麼怎麼?就想,然後就出來了啊,不然你們腦袋裡面沒有「想像力」這個東西嗎?(年輕的時候比較嗆對不起但我當時沒有說出口喔)

 

現在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從 脈 絡 而來。創作是從觀察、收集、整理、聯想、譬喻、反轉、對照、轉化、設計、記錄⋯⋯等工程而產出,這一連貫從源頭到最後的結果,是有其脈絡可循的。

 

人類所造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像 孫悟空 從石頭蹦出來那樣憑空誕生,就像看病的時候也會觀察家族病史,你不能說:「我生病就是我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遭遇和生活習慣而成,跟其他家族都沒有關係!」因為你身上擁有家族而來的DNA,上面有影響你身體組成的訊息;今天的世界長成這樣也因為整個人類史上所有發展的事情有關,因此才要學習歷史。

 

所以任何電影或藝術作品可能出現嶄新的手法,和科技等製作方式的改變,然所有作品都帶有這世界上其他作品的一些元素,很多元素甚至是直接沿用的,例如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中有「機器人定律」,便是1942年 阿西莫夫 在短篇小說《Runaround 環舞》中首次提出的,之後幾乎所有有機器人的科幻電影都沿用這個規則。

.

.

我很喜歡饒舌歌裡面,玩諧音哏,或是直接翻玩別人的歌詞,諧音哏自然是製造押韻的趣味;而翻玩別人的歌詞,則有一種在同一個文化裡面進行再創作的進化。

 

Popo J 的〈曖人〉歌詞中的「曖昧的小店開成分公司」是翻玩

蛋堡〈偷偷〉的「曖昧的小店發展成公司」

 

熊仔 的〈兇宅〉歌詞「是誰說玩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看我從玩音樂的小宅男,變成天菜」、「宅男變凶,宅男變凶宅」(熊仔的諧音)

88男 在〈打破他〉不但翻玩 Miss Ko 的同名歌〈打破他〉,歌詞也翻玩「玩音樂的小孩絕對變壞,看我從玩音樂的小宅男變成變態,不是天菜」

然後 熊仔 又在新專輯裡的〈啞巴吃黃蓮〉再度翻玩自己:「是誰說玩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但沒人跟我說,玩音樂的小宅男會職業倦怠」、「豪宅變凶豪宅,變凶宅要怎麼勸敗」

 

英年早逝的才子 宋岳庭 的〈Life’s a Struggle〉,是華語饒舌的神作之一,至今依然在很多作品中翻玩出現,MC Hotdog的〈我的生活II〉、〈離開〉;熊仔〈才子〉;謝和弦〈本事〉等作品裡,都有提到或是直接致敬一段。

 

熊仔的〈風頭上〉裡面 feat PiNkChAiN,他寫了一句:「像大支在幹天津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段歷史,當年我大概是高中或大學生吧,因為兩岸主權問題,中國饒舌歌手-天津飯 和 台灣的 大支 隔空交戰,彼此都用饒舌歌來diss,我最有印象的歌詞是 大支 唱:「天津飯再強還是打不贏悟空!」

 

這類的「牛肉」很多,頑童 的 瘦子 也曾diss滿人、BR 曾經電爆前輩 茶米、diss RBL 很多經典戰役,最知名包括 熊仔 贏 Wade、熊仔 贏 春豔,這類的紀錄也不時會在其他饒舌歌中出現,如果你知道那段歷史,聽到歌詞就會會心一笑,相反的,如果不知道便會不明所以,日後再去查資料,也只是「知道」而不是「意會」。

 

我常常覺得這類的文化、次文化、冷知識、時事,的趣味就建立在彼此的知識量差異,懂的人才能得到那無與倫比的樂趣(就像漫威和迪士尼電影裡暗藏大量彩蛋),就像那幾年台版 辛普森家庭 在紅的時候,人家問我怎麼能寫出這麼多好笑的台詞,我回說,大概因為我腦袋裡都裝那些垃圾吧,我垃圾資訊王,就是因為從小記廣告、記新聞、記經典台詞、記迷因、記網路事件,多年後剛好有機會,能在多個作品裡,發揮這些翻玩、轉化,所以我深知「脈絡」的重要,某程度上,我的創作便是建立在這些大量的資訊上面。

.

.

最後提一部日劇,木村拓哉 的《安堂機器人》,這部不是木村大神最受人喜愛的作品,印象中收視也普普,然而我非常喜愛外,更要對製作組起高度敬意,因為那部日劇裡的各樣設計,都致敬的歷史多部科幻作品,例如:抽屜是時光機是出自《哆啦A夢》、頸椎充電是《福音戰士》插銷 和《駭客任務》的 連接點⋯⋯等。

這部大概就是科幻阿宅的樂趣吧。

 

 

——

Part2 「痛苦」

 

上個月我做了一件初體驗,那就是開設戲劇課。為何過去我都沒有開課呢?因為我覺得自己又不是 金士傑,又有何資格能教人表演呢?啊為何今年願意開了?一部分因為身邊的同行同輩都開很多年了,我也重新認知到,你不需要是業界頂尖,你只需要知識、能力高於另一個人,你身上就有可以教授對方的東西。我又這麼會講話、會分析、又很有耐心,我本來就知道我是個很會當老師的人,於是在 果陀劇場 開了戲劇課。我將我的課程定調在「戲劇體驗」的定位、而非演技訓練,希望面向一般大眾、外行人,透過戲劇來學習感受、表達、互動、溝通。

 

課程上的很順利,大致符合我的設計與預期,不過班上有兩位學員,是想成為專業演員的,他們問我要如何才能成為演員,我不禁有感而發地反問他們:「你確定嗎?」

.

.

這個上半年我也受朋友之邀,去帶 黎明技術學院 表藝科 的畢業公演,擔任導演一職。某天排完戲,看到系館前還有幾位學生在那邊,我問他們時間晚了怎麼不回家,他們說還在討論如何能演得更好。

 

然後其中一位學生問我,在戲劇的這條路上,有沒有受過什麼挫折?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因為錢賺得很少?

 

我說,不是辛苦,而是痛苦。

.

.

很多人提到做藝術,都會優先想到窮,收入不穩定,但實際上我必須駁斥這個說法,做音樂、藝術等表演職業,並非等於窮,而是他的收入曲線與效率跟固定工作不同,該用自由業或接案的工作模式去理解它。

 

當你選擇固定工作時,你就是把時間賣給老闆,時間到你就得人到或是工作到,做的工作是不是你喜歡的是其次,總之你就是得工作去換取金錢。

 

而自由業和接案族,就是比實力了。實力是綜合的數據考量,自身條件、專業能力、工作方法、甚至還加上行銷策略、還有時機環境等因素,可能大好或大壞。這也能呼應現在社會潮流很愛講的「創業」,當你要創業,某程度上也是從受僱於人的固定工作,轉向一個創造、冒險、承擔風險、與同行比拼 的事業當中。創業有可能大賺,有可能大賠,沒人能幫你保障。基本上我認為,把做表演等工作,定義為他直接開始創業,事業就是自身,是更恰當的理解。

 

所以沒什麼好說辛苦的,任何行業都有辛苦的地方,就算剛開始創業還沒開始回收、剛開始做表演還沒知名度和身價,所謂窮的辛苦,那只是正常而已。

 

真正痛苦的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夠好」。

 

幾乎其他行業都有數據可以當作績效指標,例如你的創業是開店,你可以計算出金錢成本和營收,但表演卻沒有,因為表演是一門功夫,功夫只有不斷的修練、進步,而沒有止盡。你一進到職場,就會遇到比你更有經驗的前輩們,然後你慢慢進步,每當進步了一點,獲得一些成就感,卻發現後輩中有天份的人緊貼你後背、甚至超越你了,然後你又還比不上比你更強的人,這樣的追求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算是「成功」呢?是站上多大的舞台嗎?是收入達到多少嗎?而且每個演員就是藝人,每個人的類型與發展的路不同,你真的很難去定義說,誰怎樣叫做成功,或許只有,你能在戲棚下站久了還沒被淘汰或是自己退出,可能算是有基本成績(活得下去)吧。

 

這就是我向兩班學生們提出的疑問。你確定嗎?你確定要從固定工作轉而投入這個工作裡嗎?它不是站在舞台上接受掌聲在那邊爽而已,過程是 非 常 痛 苦 的,如果你只是喜歡彈吉他,你可以工作之餘自己彈彈開心就好、還可以錄起來放youtube、想要表演可以租個小咖啡廳邀請你的親朋好友來聽,但如果你要成為職業的吉他手,你就變成要跟全台灣的,好,我縮小範圍,全台北的吉他手競爭,你得要彈得比別人好,或是讓別人更想找你工作,否則就沒辦法把這個當職業了。它一點都不浪漫,一點都不好玩,不是一些外行人在那邊說:「喔,你在玩音樂」、「玩劇團」,傳統思維裡面覺得這些都不是正經的行業,以為我們都在玩,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我們的工作比你的危險多了,誰跟你在玩!

 

那為何?為何要?

因為價值啊。我認為我做這件事,在我的人生中是更有價值的。我喜歡而且市場證明我可以。在這段旅程中,是不斷的挑戰、不斷的面對未知、不斷的認識自己、不斷的精進自己,每一段痛苦的背後,或許都有回報,打開的感官記錄了更多美的瞬間,近乎奇蹟的感動,透過自己的作品去接觸到更多陌生的人,甚至影響了一兩個或是一些人,在轉瞬即逝的時光中,每一個「我只有現在啊!」的時刻,都是無與倫比的。

.

.

熊仔 比我幸運也比我成功多了,我好像沒什麼好可以站在一個「廣義表演圈的前輩」立場說些什麼。真要說些什麼,那就是《PRO》這張專輯我懂,我懂他在說什麼。

 

上一篇 part1 中提到的 diss RBL 這個饒舌比賽,基本上 熊仔 在這個比賽裡兩戰成名,在他出專輯以前我就知道這號人物,在當時一批年輕的嘻哈愛好者中,他不僅頂著高學歷的光環,對於歌詞和節奏的運用,都明顯高過全台其他年輕繞舌的歌手,甚至在他之後的參賽者,很多人都會仿照他的語法、flow去設計歌詞,足見他當時鶴立雞群的天賦。

 

在 台大嘻研、人人有功練 時就是超級新星,多首 cypher 他和BR幾乎都擔任最後一棒,精彩的作品例如〈八卦掌〉、〈詐騙Cypher〉,推出第一張專輯《無限》橫掃金音獎,演唱台大畢業歌曲〈112〉、並在電機系畢業致詞上全押韻都引起諸多話題。如果說 2000 年的 周杰倫 是華語樂壇超級新星,那 熊仔 就是台灣饒舌圈的超級新星。第一張專輯之後,還有好幾支超夯的作品:〈走到飛〉、〈買榜〉,〈好友已滿〉和〈迷惘美〉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但挫折也來得很快(這裡是我定義的,不是公認的),夾帶這樣的超級氣勢,任誰都會期待他的下一張專輯更創高峰對吧?就像 陶喆 和 周杰倫 都在第二張封神(註),熊仔 在第二張專輯《夢想成真》做了非常多突破的嘗試,設計出虛構角色「BOWZ 豹子膽」,編寫出一段虛實交替的故事,甚至〈禁愛令〉那首歌還搭配了養成遊戲讓歌迷去解謎,兩年之後才公布所有正確的線索和攻略,這些對於他的歌迷而言,都是俯首稱臣的屌作,但挫折卻是,比起第一張專輯,第二張的聲量更縮限於死忠饒舌樂迷,卻是離大眾更遠,可說是叫好不叫座,我自己有感受到這階段的 熊仔 的挫折,他應該要更紅更成功吧!?作品質量並未下降、甚至概念還更領先了呀!?可是迴響和獲獎卻是大大低於第一張。

 

此時我會想到推出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時的 周杰倫,因為前一張《范特西》太神,顯得第三張「乍聽」好像沒有新把戲,金曲獎一項未得更讓周杰倫顏面無光,隔年再出《七里香》時,內有一首〈外婆〉,歌詞直接自嘲了這件事:「記得去年外婆的生日,表哥帶我和外婆參加她最最重視的頒獎典禮,結果卻拿不到半個獎,不知道該笑不笑,我對著鏡頭傻笑,只覺得自己可笑」,當時 周杰倫 選擇用創作直白表達自己,也是那時代很少創作歌手會做的事,然就算是周杰倫,也經歷過生涯中的挫折,持續創作,才達今日地位。

.

.

但《PRO》是什麼?專輯中除了多首精彩的新創作之外,我格外喜歡他錄製的多段訪問,有 曾博恩、唐綺陽、羅大佑,和他的媽媽(他媽媽講得尤其好!我直接起立鼓掌)。這張專輯講述的明顯是我上面提過了所有痛苦!當你把夢想變成職業,你所要面對的事情就跟愛好完全不同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點在哪?怎樣才算成功?他曾在〈88bars〉展現韻腳與技巧的絕頂表現,也在「大嘻哈時代」節目中看著所有同行努力的饒舌歌手,這張專輯不再是技術掛帥,而真真正正的是情感掛帥,他曾被揶揄身材、曾被說唱歌不好聽,他都創作成歌,從專輯的第一首〈自信〉到最後一首〈鬧鈴與愛歌〉,聽到的不再是 diss RBL 那個大喊「time!」的頂尖殺手,而是知道痛苦是什麼,卻淬煉出新的藝術的〈哥〉。

 

正如 梅莉史翠普 說過的:「拾起你破碎的心,將它化為藝術」。

.

.

.

註:陶喆 的第二張是《I’m ok》,內有〈找自己〉、〈小鎮姑娘〉、〈普通朋友〉;周杰倫 第二張是《范特西》,內有〈開不了口〉、〈愛在西元前〉、〈忍者〉、〈雙節棍〉、〈安靜〉、〈簡單愛〉。這兩張對於兩位歌手而言,皆延續的第一張專輯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而更上層樓的奠定天王地位。

 

——

Part3 「嘻哈仔」

 

上週去 臺北水源劇場 看 四把椅子劇團 的《春眠》。入座後在開演前,左邊坐了一對男女,因為坐得近,他們的對話讓我聽得頗有興味。

 

男生是被女生邀來的,女生感覺已經是有些觀戲經驗的,男生則是第一次,男生頗有興致地問了不少關於劇場的問題,例如:這樣算是大中小劇場?劇團多久推出一次戲劇?觀眾人數多少?

 

然後男生開始提出一些他的看法,此時女生就有點不悅的回他,兩人起了一點點的口角,男生說感覺看戲的年齡層都年輕居多,穿著都是古著比較多,跟他嘻哈仔很不同,女生似乎想駁斥這個說法,男生就說他上週看嘻哈演唱會那些人就都不是穿這樣啊!被女生駁斥之後男生有點惱羞,說自己只是說出自己的觀察,也不是在下什麼評論,為什麼女生要一直反駁他好像他說的都錯,也沒有對錯,就只是他第一次來,他看到的嘛!他現在在做企劃,所以他當然會觀察各種不同的市場,劇場是他不熟的領域,所以他是來觀摩的啊!

 

戲要開始了,兩人安靜下來,我暗暗地覺得,哎喲,他們這樣真不是個適合看戲的心情吶,哈哈

 

說起來男生講的並不算錯,劇場觀眾、與嘻哈愛好者,在穿著以及出席的場合,可能都有差異,但最令我莞爾的是,他沒有注意到他旁邊就坐著一位球鞋玩家(我當下穿的鞋子也不普通喔),我不敢說自己是嘻哈仔,但好歹我的見識足以讓我寫出前兩篇呢,啊哈哈哈

 

劇場可能在眾多娛樂選項中,算是稍稍弱勢吧,比起電影、演唱會、運動賽事、遊樂園。嘻哈音樂也曾經是地下音樂,Mc Hotdog即是從地下到兩岸知名饒舌歌手,大嘻哈時代也在前人的努力下,強勢降臨,或許劇場盼不到大舞台劇時代,但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我們是— PRO。

 

喔對了,那個自稱嘻哈仔的男生看完戲沈默不語,中間應該是有幾度睡著。希望他下次還願意看看台灣的音樂劇,至少比較熱鬧比較好入門,《春眠》很好看,可能稍微不對嘻哈仔的胃口,我看那女生的表情,應該是頗喜歡的(你到底是看戲還是看觀眾的?)(因為《春眠》我看第二次了。)

 

謝謝《PRO》專輯,晚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M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