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台劇讓我想到 盧廣仲的歌<大人中>裡的歌詞:「太常失敗好想成功」
能成功當然很好啊,誰不想啊?但如果我是相對比較失敗的呢?如果我是比較自我感覺差勁的,我想結束可以嗎?我有這個權利能至少,決定我自己的下一步嗎?
近年的我也常有這種感覺,年紀已過而立之後,好像自己該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但年紀越大就越會對偶爾的跌倒感到自責,「都幾歲了還會發生這種事」的自己是不是很糟糕啊?我還有救嗎?我的人生還會改變嗎?年紀越大原來不會所有疑問都消失,而是能解答年輕時的疑問的同時,又在面對新的人生階段的課題。
本戲就是在這樣的立足點開展,一家子小小的、嘴很雜、每天吵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可我想,年紀接近四十、以及以上的觀眾,應該很多都能心有戚戚焉,誰的人生不是那樣?
*
聊演員:
這劇讓 吳慷仁 走跟其他作品很不同的表演風格,每句台詞都像在講碎嘴幹話的方式講,聲音平平的、語速快,有一種厭世感、同時也很像台灣社會很多人講話很含糊,我覺得是勇敢的嘗試,我樂見台劇以及演員有不同的詮釋方式,才不會讓人以為表演都是同一種。
除了主角 吳慷仁 之外,我很喜歡爸媽的表演,喜翔 飾演高爸爸、楊貴媚 飾演高媽媽,他們也融入在這樣的表演風格之中,家庭式碎嘴,我很喜歡 喜翔 的諸多眼神,很多時候一家之主在家裡不一定掌管所有話語權,比較多是媽媽在嘮叨這是很常見的台灣家庭場景,我覺得呈現得很可愛。
我以前不太喜歡 鄭元暢 在偶像劇作品中的表演,這次倒覺得不錯。他跟 吳慷仁 在家中的對比有出來,一個離家的長子,跟扛起責任的老二反而變成像長子的那種矛盾。
林哲熹 近年的戲路⋯⋯是不是有點強迫怪人化(笑),是因為長相嗎?哈哈哈哈,譬如說《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患者,讓人印象深刻之後,我最近剛好看了本劇、《此時此刻》、《愛愛內含光》都覺得他的角色處理愛情都有點強迫症之類的特質?有特色對於演員是好事,有戲演、好好演都是好事。
*
聊聊戲吧:
《有生之年》的生活感抓的很好,在生活中有一些很北藍的幽默感,讓人一直處在一種會心一笑的氛圍裡面。過去台灣的戲劇很多都為了搞笑而太過的刻意,例如鄉土劇或是像《麻辣鮮師》那樣的喜劇,表演都會誇張一點,但這一部是讓角色很鮮明,也都是甘草型的小人物,因此格外有親切感。
我覺得第一集就很吸引人,回到母校,面對的是青春期幼稚的姪子,對照自己曾經的幼稚,想著我們是怎麼成為現在這種大人的?
但接著看下去就讓我感覺到上述的表演風格的另外一面,很多橋段劇情太碎塊了,這部戲12集,我認為可能可以縮到10集,搞不好更精彩。
先講個短結論,這戲我覺得有可看性。兄弟、夫妻、家庭裡的「位置」,影響著每個人的感受與決定。三兄弟之間的人生互有拉扯與牽制,也是頗寫實。
以下有雷。
第九集媽媽獨自走到公園,畫面上還有人吹著泡泡,配樂的口琴聲傳出,那一段真美!感傷的美。人生有很多醍醐味,就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多時候加上了時間的重量,拿起、放下,都如千斤重、又如嘆息輕。
第九集的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高丞佑 是一個青少年,所以他想表達的事,很多事他不知道如何表達,他為了勸阿伯不要「走」,用自己「跑開」的方式表達,衝擊很強的是,因為 高丞佑 經歷過樂團團員自殺而自己拯救不了對方的經歷,他感受到阿伯的離意,卻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一集的衝擊力道實在很強。
過程中我一直好奇到底台劇有沒有種寫主角自殺的戲劇。
我自己知道戲劇總是要帶給觀眾正向的影響居多,我自己的劇作也都是,但主角自殺不一定是悲劇啊,我很想知道決心自殺的主角、自殺前後帶給家人的影響。不過劇情並沒有這樣走,反而是一直很像長子的次子,先離開了,走一個造化弄人的路線。嗯⋯⋯我個人覺得嘛,本劇是主角在追尋的一個救贖或是答案,這樣的設計是有戲劇張力沒錯,但是關於主角自己的路途呢?最後回歸家庭就是他想要的嗎?我是可以理解有時候陷入一陣低潮,但經歷一些身邊的事之後,心情會改變,或許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從去意已決,到改變心意吧。可能我個人可以理解戲劇的選擇,但沒有很想要。
另一點我沒有很喜歡的是,劇中的 孫可芳 和 方志友,兩人的角色都像天使一樣,單純善良好像沒有缺點似的,我或許可以理解說 孫可芳 在劇中的功能是「就算是失敗的你,也值得被愛」,去刺激 高嘉岳 這個角色,但我個人不喜歡,尤其是一見鍾情說他很帥、是她的菜,就一直倒追他,這部分的處理以戲劇作品來說很有話題性、很可愛,但我不喜歡。比起 洪詩詩 這個角色,那個 姪子 高丞佑 的女同學,感覺一直有要鋪陳什麼,結果最後啥都沒有,反而更奇怪。
就在我誇第九集之後,第十集來個意外,後面兩集都在一直回顧過去,我唯一覺得有意思的是,依照我們做戲的職業病,主角的遺書交給媽媽,這應該會是一個很重大的抒情點,但本戲卻一直搞笑打斷,最後信也沒念完,可是用一個非常樸實的話語,讓那個40歲的主角,在媽媽面前,依然像個孩子一樣,而我們也感受到,或許在這一刻,他再一次長大了。這一點依然是有其感人之處。
「能回家真好」想必能催出不少觀眾的眼淚。
我覺得像表演選擇、劇情設計這些地方,有很多反其道而行的巧思,是值得肯定的。整體而言我個人覺得有亮點,但很多地方感覺還可以精修(?),不過那是我個人觀點、可能跟個人喜好有關。整體而言,台灣能有講述中年自身存在與價值危機的戲,是不錯的。有亮點、有笑點、有哭點,台灣觀眾崇洋媚外之餘,台灣的戲劇就跟台灣一樣,小而美,有很多可愛之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