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11750315239_2016.jpeg

這部戲講了蠻多層面的東西,身體與心理,現在與過去,捨棄與留存。

光是「推拿」二字,就好像是不同方向的動作,推與拿,往外與往內。

 

故事大致上分三條線:

單身女子謝盈萱線、關心社會議題的年輕人組、推拿師父自身背景線。

三條線大致透過劇場和推拿產生連結,

謝盈萱、宇宙、小綠、大提琴家,都去找黃秋生推拿。

劇場導演也分別認識盈萱、小綠、大提琴家等。

 

關於劇中探討感情、內在、心理層面的部分我是喜歡的。

因為跟我的工作與生活很有關係,一開始看到有劇場的橋段感到相當熟悉

在看的時候,一方面在想觀眾有多少能理解劇中說的那些事情呢?

另一方面轉念說,那麼這個戲劇就是一個讓人家去認識、思考的機會吧。

不過我還是得說,舞台劇有很多種,並不是搞劇場的,都是做劇中那種很形式的,如喊話或肢體的那種表演的。

 

說回這部劇集,我覺得畫面設計都頗有質感,也呈現出一些人的生活面貌,反拆遷與噴漆藝術家的部分,我覺得尺度拿捏的可以,不過於想呈現他們的理念、不英雄化或是悲情化他們我覺得都是好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掙扎的時刻,呈現出這些掙扎是我覺得好的地方,不給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是一番韻味,帶出:「好好過生活就是一種戰鬥」,頗有禪意與啟發。

 

這齣戲我想肯定不如偶像劇熱賣,但是還蠻開心有人拍這樣的內容,透過推拿,去講我們對自身的檢視與感受的重要,講人與人的關係,自身的需求與滿足,從不講痛,到知道痛。

 

不過就戲劇的觀賞感,我覺得劇本是可以重修。

目前看起來一到十集是一個起承轉合,但我們都看過美劇、日劇、韓劇,每一集都該是一個事件的起承轉合,給予好奇與過癮的感受,並拋下鉤子,不往下看受不了。

每一集都解決一些小事件,最後一兩集引出主角的大事件,這向來是日劇的常態。目前是這些元素都有,可是都安穩的散落在十集的各處,好像隨時棄追都不可惜的感覺。

當然這是導演的選擇了,也許他想要維持這樣的節奏步調,然而我是覺得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議題,如果更勾人的話,也許引起更多人來看、來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MSKY 的頭像
    WMSKY

    wmsky 網誌

    WM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